国产工业机器人已逐步进入汽车、工程机械等对精度要求更高的领域
发布时间:
Dec 12,2018
2017年,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68.1%。与此同时,工业机器人制造不断突破业界一直诟病的减速机、伺服控制、伺服电机三大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,成为我国制造业加速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的典型代表。
控制系统、伺服电机、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的三大关键部件,却长期依赖进口。也正因为如此,应用于汽车制造等领域的六轴及以上高端工业机器人市场,主要被日本和欧美企业占据,国产六轴工业机器人占全国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不足10%。
不攻克核心技术,何谈迈向产业中高端。“2017年,技术创新驱动工业机器人行业显著转型升级。”工信部信息中心工经所所长于佳宁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,在关键零部件方面,国内厂商攻克了控制系统、伺服电机、减速器等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的部分难题,控制系统已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关键零部件逐步实现国产化,这将对降低国产机器人的成本、提升国产机器人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产生积极作用。此外,在软件方面,语音识别、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,机器人本体优化设计及性能评估、高速、高精度控制等技术都取得了显著进展。
此前,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,六轴及以上机器人是国产工业机器人的难点。“以多关节机器人为代表的六轴机器人占比的上升,表明国产机器人产品结构调整升级正在有序推进。”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宋晓刚说。